以2022年新簽保費計算,在21家壽險公司中市佔9%,第4大。
迪士尼不畏打破傳統與框架,融合音樂與動畫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聽饗宴,不只震撼了80年前的觀眾,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中難以被取代的經典之作。#01:史上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汽船》|1928 Photo Credit:Disney+ 迪士尼在過去100年間造就了無數經典動畫,不過,你知道最經典的角色「米奇」初登場的作品是哪一部嗎?上映即轟動全球的《威利汽船》(Steamboat Willie)不只是米奇首次「登台」演出的作品,更是全球史上第一部有聲動畫。
#04:開啟「迪士尼文藝復興」、第一部採用百老匯音樂劇風格的動畫:《小美人魚》|1989 Photo Credit:Disney+ 隨著真人版的電影的上映,想必許多觀眾已經忍不住透過Disney+ 回味於1989年上映的經典動畫《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但這部作品的重要性可不只是讓愛麗兒名留青史的愛情故事。別忘了迪士尼的一切,是由一個夢想和一隻老鼠所開始的」。在《小美人魚》之前,迪士尼動畫配樂多為偶然發生,不需具備推動劇情的重責大任,但在《小美人魚》中,迪士尼卻採用百老匯的創作原則,以〈Part of the World〉一曲講述愛麗兒對愛情、自由、以及自我追求的渴望,讓迪士尼動畫以煥然一新的樣貌震撼了全球觀眾,也掀起了「迪士尼的文藝復興」,帶動粉絲與觀眾對後續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喜愛與成功。想要重溫這些代表童年回憶的經典之作的觀眾,除了可以在Disney+找到更多迪士尼動畫外,亦可搶先在將於6月21日展出的「迪士尼動畫展」中,欣賞這些經典角色如何一步步幻化成烙印在你我心中的不敗神話。本次的「迪士尼動畫展」將在6月21日至10月11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從超過6500萬件珍貴藝術作品中,精選出超過500件經典原作手稿、素描以及概念藝術作品、以及經典角色人物3D模型,帶領粉絲一窺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自草創期的動畫技術變革、以及如何讓角色人物動作更加流暢的動畫實驗過程、故事分鏡、場景效果、人物設定等精彩幕後故事。
#06:迪士尼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票房傳奇:《冰雪奇緣》|2013 Photo Credit:Disney+ 還記得十年前席捲全球的「冰旋風」嗎?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緣》(Frozen)以主角艾莎追尋自我的過程展開旅程,鼓勵每位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價值。大家還記得電影裡兩位主角共舞的經典片段嗎?這是迪士尼動畫第一次使用動畫全景加上電腦3D模擬真實的攝影機移動,呈現壯觀的空拍畫面,佐以抑制的畫面以及優美的音樂,觀眾彷彿置身於華麗的宴會廳,與貝兒及野獸共舞曾任職台灣大學社會系的李明璁、前《端傳媒》評論總監曾柏文等人的#MeToo事件,都有類似的狀況。
有時,太嚴重的#MeToo故事甚至令人覺得不堪負荷。在討論這首詩為什麼好笑前,我們或許得先探討「人為什麼會笑」。「失諧理論」是指當故事產生不協調、不合邏輯的地方,笑點就會產生。【狼1】 沒有誰比狼更關心羊 牠的心比紅杮 還要軟 狼熱愛文學 且多愁 善感。
六月,我們經歷了從民進黨內部爆開、延伸到各個領域,堪稱台灣規模最大的#MeToo運動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泉忠告訴《BBC中文》說,今年4月以來,因為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Dennis Tamaki)擬在今夏訪問北京的新聞,引發了中國民間第二波的「琉球熱」。
沖繩民眾不希望沖繩再次淪為戰場,因為他們經歷過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役中最慘烈的戰事,對奪去島上四分之一老百姓生命的悲劇感受很深,所以希望對島嶼周遭的政權表達維繫和平的意志。「 帛琉(帕勞)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事情。」 但是,沖繩民間是否樂見「琉球問題」的發酵呢?林泉忠教授對《BBC中文》指出,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在中國崛起後,沖繩成為美國「第一島鏈」防堵中國的重要關口。
」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美國在沖繩的駐軍。他解釋說,10年前,當時沖繩大報《琉球時報》就在社論中批評《人民日報》涉及沖繩問題的言論 :「民間認為東海越來越不平靜,中國要負起責任......10年後,沖繩的社會及政治沒有什麼大變動,沖繩社會也沒有突然往中國靠攏」。他說:「北京若未做好相關凖備,不會輕易提出沖繩地位問題」。上一次是在2003年,同樣是《人民日報》社論論及有關沖繩「主權爭議」,在中日政壇及民間都引發激烈討論。
北京打「沖繩牌」? 林泉忠在港媒分析稱,琉球原非中國領土,因此北京即便提出「沖繩非日本」能獲得什麼政治收益仍有疑問。分析人士稱,習近平首次公開碰觸琉球議題,應該是為玉城訪問中國鋪路,同時給不是太緊密的中日關係打出一張「沖繩牌」,試探日本反應。
一篇名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的文章披露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簡單與館方人員談論了館藏的一份明朝遺留手稿,並提及當時獨立的「琉球王國」(今沖繩)與福建的歷史。可以看出兩個訊息,「首先,北京似乎在強調,在中日關係並不和睦的當下,中國跟琉球可以有特殊的友好關係。
但無論如何,中國的「琉球熱」怎麼興起,習近平的「沖繩牌」是否開始排上中日乃至緊張的印太競逐賽局,已經開始引發區域關注:習近平想要透過「琉球熱」達到什麼樣的政治效果或收益?日本又會如何回應? 沖繩與中日關係 事實上,沖繩與日本數世紀的複雜歷史以及二戰後數萬美軍駐扎沖繩至今的軍事戰略地位,使得人口100多萬的沖繩,在美日中關係上一直是個關鍵之島。玉城還計劃將在今年八月訪問台灣。至於北京立場,林泉忠曾在香港媒體《明報》撰文稱北京應當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正式提出中國不承認沖繩是日本領土的新立場,除非日本未來高度介入「台灣問題」,否則北京不會貿然打「沖繩牌」。他認為,北京在東海、南海、南太平洋乃至印中邊界等地擴張軍事的手段有相同特點,分別是透過非軍事手段,例如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旅遊業投資或經濟脅迫(針對澳洲,或太平洋島嶼等等)等手段擴張中國實力及領土。林泉忠告訴《BBC中文》,玉城此次計劃訪問北京,並對媒體披露將與日本東京政壇組成的經貿代表團前往,意思是強調沖繩屬於日本,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就日本的立場來看,長尾賢稱這是個陷阱,因為中方可以突然禁止旅客前往沖繩,再向沖繩政府施壓。
此外,林泉忠教授補充說,今年4月1日,沖繩縣政府設置了「地域外交室」,這是因為沖繩對於周遭地域安全,也就是所謂「台灣有事」(意旨台海發生戰爭)感到不安。曾在沖繩的琉球大學任教多年的林泉忠解釋說,此次應該是館方「有意識地選擇」涉及琉球歷史的文本,給習近平評述。
他在2018年當選沖繩知事,曾公開反對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他本人也沒有出席安倍的葬禮。他對《BBC中文》說,「譬如,中國可以輸出很多旅客到沖繩,讓沖繩人賺錢,或邀沖繩縣知事訪問。
「琉球熱」怎麼開始?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玉城從政前是日本知名演藝人士。
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博士則告訴《BBC中文》,北京針對沖繩的評論或行為與近年來中國領土擴張的模式吻合。今年6月4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頭版刊出一則頭條消息,意外引發了關注。在美日結盟抗衡中國軍事擴張的當下,在2022年連任、隸屬日本在野黨自由黨的沖繩知事玉城丹尼傳出今年7月初將訪問北京的消息。不過,玉城離開北京後,還將南下訪問沖繩姐妹市福州,屆時他會遇到中方哪位重要人物,值得觀察。
但是,沖繩居民面對過往二戰發生在該島慘烈的地面戰歷史以及老百姓的死傷,對於美國乃至東京政府一直都有自己的看法。有關消息意外觸動中日敏感神經。
林泉忠還表示,根據他過去在沖繩當地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不願意獨立的民意是過半的。1959年出生於沖繩的玉城丹尼(又稱玉城康裕),父親是當年駐扎在沖繩的美國軍人。
再來就是琉球地位究竟屬不屬於日本,應該也可以討論。但林教授也補充稱,從近年來中國對東京與莫斯科爭論「北方四島」(齒舞群島、國後島、擇捉島和色丹島)主權問題採取「中立化」的態度來看,一旦東亞出現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局,北京會否或如何打出「沖繩牌」仍值得高度關注。
從政後,他一直要求削減沖繩駐扎的美軍,被視為沖繩政壇的「疑美派」玉城從政前是日本知名演藝人士。沖繩民眾不希望沖繩再次淪為戰場,因為他們經歷過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役中最慘烈的戰事,對奪去島上四分之一老百姓生命的悲劇感受很深,所以希望對島嶼周遭的政權表達維繫和平的意志。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博士則告訴《BBC中文》,北京針對沖繩的評論或行為與近年來中國領土擴張的模式吻合。
在中國崛起後,沖繩成為美國「第一島鏈」防堵中國的重要關口。他在2018年當選沖繩知事,曾公開反對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他本人也沒有出席安倍的葬禮。
此外,林泉忠教授補充說,今年4月1日,沖繩縣政府設置了「地域外交室」,這是因為沖繩對於周遭地域安全,也就是所謂「台灣有事」(意旨台海發生戰爭)感到不安。他解釋說,10年前,當時沖繩大報《琉球時報》就在社論中批評《人民日報》涉及沖繩問題的言論 :「民間認為東海越來越不平靜,中國要負起責任......10年後,沖繩的社會及政治沒有什麼大變動,沖繩社會也沒有突然往中國靠攏」。
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泉忠告訴《BBC中文》說,今年4月以來,因為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Dennis Tamaki)擬在今夏訪問北京的新聞,引發了中國民間第二波的「琉球熱」。至於北京立場,林泉忠曾在香港媒體《明報》撰文稱北京應當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正式提出中國不承認沖繩是日本領土的新立場,除非日本未來高度介入「台灣問題」,否則北京不會貿然打「沖繩牌」。